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阿拉善盟:用好信用监管“金钥匙”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3年,阿拉善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信用监管重点工作,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构建市场监管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新体制,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一、“双随机”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印发《阿拉善盟2023年度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阿盟市场监管局2023年部门内“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推动盟、旗(区)执法部门动态更新维护并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一单两库一细则”和年度抽查计划。举办“双随机”监管和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公示集中办公和培训班15期,及时更新录入执法事项和执法人员,全盟175个部门依托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内蒙古),制定录入随机抽查事项3795项,录入执法检查人员2676人。2023年,全盟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完成507项任务,应查对象数611户,实查对象数604户,完成率98.85%,完成任务数同比增长56.97%。全盟部门内“双随机”抽查完成542项任务,应查对象数3419户,实查对象数3407户,完成率 99.65%,完成任务数同比增长18.08%。2023年全盟跨部门“双随机”抽查占比达到48.33%。

二、涉企信息归集公示推动“公示即监管”

2023年,盟旗(区)167个部门登录协同监管平台(内蒙古)1.1万余次,数据利用26万余条,归集行政许可信息3006条,行政处罚信息1005条,司法协助信息108条。向盟工信局、人社局、文旅广电局、乡村振兴局和妇联等部门提供经营主体信用信息183条。截至2023年底,盟旗(区)175个部门登录协同监管平台(内蒙古)4.6余次,数据利用470万余条。盟旗(区)累计归集行政许可信息3.6万余条,行政处罚信息1.1万余条,司法协助信息1125条。

三、信用修复助企纾困解难

制定信用信息修复流程(经营主体版和业务版),通过公众号、办理窗口、门户网站等渠道宣传、公示,指导各类经营主体通过“网上办”,足不出户实现信用修复。创新建立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送”工作机制,已办结28 件。将“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前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前停止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两项信用修复事项 下放各旗(区)市场监管部门。会同盟中级人民法院、税务局和人行印发《阿拉善盟破产重整、和解企业信用修复办法》。指导阿拉善盟商标品牌协会制定《阿拉善盟商标代理行业信用承诺书》《阿拉善盟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办法》。2023年,全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44户,移出农民专业合作社42户,取消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个体工商户10308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247户,信用修复网办率达到51%。

四、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助力信用联合惩戒

2023年,全盟共有1329户企业、17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0251户个体工商户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142户。特设安全领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案件1件。2022年度企业年报率87.3%,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80.3%,个体工商户年报率58.64%。全盟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和大型企业年报率100%,海关企业年报率91.32%。开展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公示信息“双随机”抽查,检查大型企业5户,督促相关企业签署《无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审核情形承诺书》。

五、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探索差异化监管

印发《2023年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点》,在餐饮服务、食品流通、食品生产、医疗器械等领域 开展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工作。全盟各级执法部门在操作“双随机”抽查流程中,完成抽查对象信用风险高低不同的选择,实现分类结果的运用。


编辑:信用监督管理科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市场监督管理局